
一、中医全科医生情况
目前全科医生培养主要有院校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三种途径,我委始终重视人员培训工作,致力于培养更多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符合社区卫生工作实际要求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在实际组织开展培训中发现,目前参加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一方面是基层全科医生普遍待遇较低,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承担大量公共卫生任务,特别是疫情期间,基层全科医生都是超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条件和业务水平有差距,难以获得居民的信任,基层全科医生职业荣誉感不强。这些都影响了培训的积极性,导致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招生存在困难。特别是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需要采取脱产方式,但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压力大,导致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质量。
泰安市中医医院是我市中医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2015年5月正式启动来,累计培训人868人,其中全科专业累计培训18人,2015年4人,2016年3人,2018年5人,2019年4人,2020年2人,招生规模逐年萎缩,2020年全科专业招生规模仅占总招生规模的5%。新泰市中医医院是我省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2016年以来负责我省沂蒙革命老区中医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工作,2016年招15人,2018年招6人,2020年招6人,同样存在人数递减的现象。
二、开展培训工作情况
为加强中医全科医生培养工作,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扩充调整培训基地。我市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对培训基地(包括理论培训、临床轮转和基层实践)进行了扩充调整,增设34家单位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实现城区、各县市区全覆盖,使培训学员就近培训,既可以方便学员,减轻经济负担,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工学矛盾。
(二)启动首批转岗培训。我市已启动首批73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培训采取全脱产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1月。包括理论培训1个月、临床培训10个月、基层实践培训1个月。培训全程采取淘汰制,课程考核与考勤均合格者,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目前有1人退出培训,1人因理论考核不合格淘汰,其余71人正在进行临床培训。培训结束后,将由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统一对培训对象组织考核,考试考核合格者,统一颁发《山东省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取得《山东省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的,可以申请注册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中“全科医学专业”,凭此证书可将执业范围变更或加注为“全科医学专业”。
(三)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培训质量。我委加强对基地的管理,各基地均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了规章制度,形成监督、考核、评估机制,切实履行基地职责,规范学员管理,狠抓教学质量,强力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泰安市中医医院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建成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开展针对性的模拟训练、临床心肺复苏等急诊急救基本技能以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科各类疾病模拟场景的训练,提高了学员中医辨证施治及理论实践能力。图书室引进大医医学搜索系统,对住培学员免费开放,在每个病区设置示教室、诊疗室,在手术室设置高清晰视频示教系统,多媒体教室可进行网络直播授课,为学员学习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各基地加强教学管理,合理安排轮转,注重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加强监督与考核,强化病历书写,严格出科考核,培养住院医师良好的临床思维和工作作风,强化中医诊疗思辨能力的训练,提升学员自身独立接诊能力。各基地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遴选医德高尚,中医功底深厚的医师担任教学老师,定期对门诊跟师学习情况开展检查,组织学员“评价”老师,将教师带教情况纳入考核内容等。
三、下一步工作
我委将认真研究贵单位提出的建议,积极采纳,不断加强中医全科医生培训工作。一是积极建议,各相关部门单位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基层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鼓励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岗位设置、核定绩效工资过程中向全科医师倾斜,提高全科医师福利待遇,调动全科医生工作积极性。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方面,落实工资等相关待遇上适当向全科医生倾斜,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增加全科医生正面宣传,提高基层城乡居民对全科医生的认同感。二是继续抓好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扩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规模;按照政策标准,努力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全科医生应培尽培;适当提供资金保障,减轻派出单位和学员压力,保障培训取得实效。三是确保培训质量。加强培训基地的管理,统一制定培训大纲,统一培训师资,统一考核结业,统一监督管理,确保培训学员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丰富培训教学模式,增加吸引力,课程设计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培训服务于临床工作,显著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实现学员、工作单位、人民群众多方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