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大力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发布日期:2018-03-29 10:00 浏览次数:

    近年来,泰山区中医药工作以巩固提升“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为抓手,以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为主线,全面落实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积极弘扬中医药文化,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全区中医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体系,夯实基础,扎实推进中医药工作顺利开展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将其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区政府年度工作任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中医药工作,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将国医堂建设列为为民要办十件实事项目,制定《泰山区国医堂建设提升工作实施意见》等扶持发展政策,重点打造了10处高标准便民惠民国医堂。区卫计局积极协调,加强指导,及时督促有关单位按时间节点,保质保量推进国医堂建设与提升。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医二院充分发挥重点特色专科优势,专科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区人民医院坚持中西医并进,量身打造了一处精品国医馆,并努力引进中医药人才,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范围和水平。目前全区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医堂”建设实现全覆盖,6家创建为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80%以上的村卫生所和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市中医药特色提升工程建设标准。在全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竞赛中,获得“泰安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竞赛团体二等奖”。
    二、抢抓机遇,创新特色,积极推进“中医药+”特色服务
    (一)大力推进“中医药+特色专科”服务。充分发挥国医堂的综合作用,在完成中医药浓厚氛围的装修后,积极开展中医药内涵工作建设,突出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强化特色专科创建工作,各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建设得到迅速发展,邱家店卫生院的中医骨科、中医妇科,省庄镇卫生院中医内科,泰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与中医二院共建的中医儿科。上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情志科、针推科,徐家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内科、针灸科,岱庙社区丽景社区卫生服务站针灸科等都在服务群众健康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服务。充分挖掘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以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为核心,融中药材种植、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教育示范基地。财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中医药服务区,与养生、保健、医疗、中医药传统文化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教育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积极争创国家级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健康教育展区设有医源堂、百草厅、妙手轩、颐生坊、行知馆等五个展区。通过中药草本展示,让参观者零距离观察到中草药的本草,了解中草药的外形、功效、药用部位等,掌握一定的中药辨别知识。通过开展艾灸、拔罐、督灸、小儿推拿、中医音乐疗法等中医特色服务,推广中医药传统疗法,普及中医基本知识及养生保健方法。11月份被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同时成为山东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创建单位。岱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稳步推进“中医药文化一条街”建设工作,以岱庙西墙为中医药文化宣传主阵地,以中医药健康养生主题公园,中医医疗机构为烘托,正在打造具有泰山文化的中医药特色一条街。
    (三)探索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中医二院加强老年病科建设,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发挥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特色优势,通过体质辨识、针灸推拿、药膳调理等方式,改善老年人亚健康状态,防治老年病、慢性病。同时积极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合作,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财源后七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上高岔河村卫生所在推进“医养结合”模式中,中医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中医药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定期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扎实开展“西医学习中医”培训、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省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和中医药继续教育专项培训。鼓励各单位中医药人员定期外出进修学习,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竞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目前,全区有全国基层优秀中医1名,山东省名中医1名,山东省基层名中医3名,泰安市名中医4名。1人被确定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8人被确定为山东省五级师承指导老师,16人为学术继承人,全区7家基层医疗机构已全部配备至少一名中医类别硕士研究生。
    (二)提高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参与率。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预防保健治疗特色优势和作用,加大中医药服务在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参与率,制定了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从合理应用中成药、生活起居、调摄情志、合理膳食、运动等方面给予认真细致的中医药健康指导,为群众提供“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特色服务。同时对高血压患者运用健身气功进行自我管理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总结,探索慢性病管理干预措施。目前,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达到85%,中医药服务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参与率达到70%以上。
    (三)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通过义诊咨询、健康讲堂、知识竞赛、电视、广播、报刊、网站、微信等多种形式在全区开展中医药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中医药相关政策。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通过现场义诊和发放中医药科普宣传资料、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周、主题文化节、知识技能竞赛、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队伍建设,研究、挖掘、创作中医药文化艺术作品,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使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成为常态化。制作精致中医知识宣传栏、展板,图文并茂刊载中医典故、中药知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中医趣闻等,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常用中药的识别和功效、中药煎煮常识和特色治疗方法,让群众更加了解中医药理念和特色。

信息来源: 泰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