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电子健康卡暨“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发布日期:2020-05-20 15:05 浏览次数:
  1. 项目概要

    (一)政策背景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在2020年前,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新模式”。201812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百日行动的通知》,对10个方面30件实事做了具体要求。2019年3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电子健康卡的应用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宣传,各市电子健康卡发行覆盖不低于辖区人口的80%,三级医疗卫生机构2020年电子健康卡就诊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不低于80%。20197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山东省“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尽快开展相关服务建设,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2020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积极组织各级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开展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网上义务咨询、居家医学观察指导等服务,拓展线上医疗服务空间,引导患者有序就医,缓解线下门诊压力”省卫健委转发了国家卫生健康委通知,并提出了继续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按照“1+16”建设框架,做好各市便民惠民服务平台与省平台的对接工作。

(二)基本现状

信息化作为医改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卫生健康信息化经过前几年的建设,取得较大成效。目前,全市电子健康卡建设工作推进速度慢,特别是与国家、省关于“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方面要求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 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期建设已基本完成,但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的数据质量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与省卫健委对市平台互联互通的数据要求、市卫健委对业务监管的数据需求及 “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开展数据要求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距离

        目前全市只有极少部分医疗机构开展了电子健康卡及相关服务建设,无论在数量及服务内容方面与省卫健委的文件要求都有一定的差距。

    2、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目前为多家厂商承建,信息化支撑能力层次不一,普遍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方面存在障碍,在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没有统筹考虑,工作上存在大量重复性劳动,协同效果差。

    3、全市部分区县已开展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部分区县还没开展相关建设,尤其在利用互联网开展惠民便民服务方面整体滞后,群众满意度不高。

    4、在疾病防控方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监测点、卫生主管部门的相关业务流程没有全面实现网络化,无法及时、准确、快速地完成数据采集、分析、预警等环节的工作。

    随着全市医改工作不断深化,亟需进一步推进全市便民惠民服务的统筹建设,大幅提升“互联网+医疗将康”惠民便民服务能力,让信息多跑腿、居民少跑腿,进一步推动辖区内医疗卫生信息的共享和协同能力,更好地满足全市居民对就医服务的需求,增强对健康医疗服务的获得感。

(三)建设目标

立足泰安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全面落实山东省卫健委全面落实省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医疗健康信息化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和文件精神,从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出发,着眼从根本上解决“医院APP、公众号多种多样,一院一卡”的难题,把服务群众作为平台建设的核心理念,全面打造泰安“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并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养服务管理体系的全面建设。

二、建设内容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及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相关文件精神,全力打造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内容如下:

(一)“泰安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平台建设

搭建“泰安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平台,把“泰安健康”微信公众号作为全市居民唯一的服务入口,为各区县分级诊疗的信息化支撑体系搭建奠定基础;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满足基于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基于应用的综合监管。

实现互联网医院的全方位建设,全程支持预约挂号、慢病管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妇幼健康、分级诊疗、处方在线审核、药品配送、处方流转、“三医”联动、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等线上、线下惠民便民服务。

实现医疗机构所有机构执业人员的管理,对人员的信息、任职机构、职称等实现全面管理,着重实现对医生、护士、药师资质监管,确保线上诊疗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二)以一卡(码)通为抓手的电子健康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电子健康卡信息管理平台是以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基础,发行应用全国通用的电子健康卡,完成以电子健康卡为唯一标识的身份认证体系,并兼容社保卡、就诊卡、身份证等介质,解决居民就诊“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的问题,实现全市卫生计生机构一卡(码)通,实现诊疗信息互联互通、覆盖卫生健康全流程服务的目标。 

(三)基层医疗信息化提升建设

为迅速提升基层信息化应用水平,统一规划建设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为基础,融合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健康扶贫等多项服务、数据完全共享,全方位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力;通过医疗服务与健康服务融合,打破了原来医疗与健康服务各自为政、信息难以共享的局面,推动了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转型落地,构建起以居民为中心的医防融合新模式。

以平台为依托,从扶贫部门获取贫困人口信息,并在平台中创建贫困人员目录库,实现对贫困人口信息采集、更新和比对,实现贫困人口在各医疗机构就医时的实时提醒,实现一站式结算,实现对扶贫情况进行自动统计和分析。

(四)虚拟县(区)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

对没有建设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旅游经济开发区、徂汶景区),为了减少县级的投入,在市级平台上搭建虚拟县级平台,虚拟平台与实体平台在所实现的功能上等同等效,医疗健康数据直接进入市数据中心库,以县为单元建立区域逻辑数据库,包括区域内完整的卫生健康资源数据库(统一注册,建立主索引)、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即居民健康相关的各种信息,包含诊疗、预防保健等各种卫生信息和与居民个人直接相关的各类文档和事件注册等综合信息)、各领域业务数据库(妇幼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等。各跨县区的数据共享采用分布式数据访问方式,通过市级索引找到相应的数据源,最终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数据互联、互通、互享。

(五)疾病防控信息平台(一期)建设

依托泰安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向现有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推送相关数据,及时、准确、快速地完成数据采集、分析、预警等环节的工作。建设传染病动态监测子系统、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分析系统重点慢性病管理系统,实现以人为核心,病例监测信息实时全程增量更新管理,避免同一病例多重疾病报告,解决流动人口疫情报告混乱的问题,提升传染病信息准确报告率,获得可靠的监测数据和指标,为制定疾病防控措施和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促进卫生资源的公平性利用。

(六)医养服务管理平台建设

以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依托,实现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医养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建立统筹全市、高效互动的养老产业服务体系,实现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功能全覆盖,实现健康监测、健康提醒、位置定位、社区娱乐等基础服务,并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床垫等)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存储,并实时进入居民的健康档案,为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的打造及养老服务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力求通过平台建设,为全市医养服务产业的打造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支撑。

(七)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建设

基于泰安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数据质量较差的现状,改变目前数据采集方式的改变,实现通过技术手段直接采集医疗机构实际业务数据,大幅度提高数据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与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业务系统对接,为惠民便民服务平台提供的惠民便民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上述举措,全面汇聚全、真、活、可用的全市医疗健康数据,为全市居民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八)数据安全体系建设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通过身份认证、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审计追踪、加密服务、知情同意、匿名服务等技术手段全面保障平台的信息安全及隐私信息保护,建立全面的信息安全与隐私服务安全防控体系。在数据权归属方面,确保泰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拥有数据的所有权,并建立数据应用管理机制,确保数据在泰安市卫生健康委的监管下进行正常使用和运营。

三、建设效果

(一)完成全、真、活、可用的居民健康医疗数据汇聚。

通过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建设,完成平台与各医疗机构的实时数据对接,并借助数据路由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实现泰安市平台与省平台数据节点的互联互通,完成了泰安市居民医疗健康数据实时归集,平台以服务为导向,形成了全、真、活、可用的全生命周期居民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实时线上医疗健康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二)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中心,实现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

以居民健康档案大数据为核心,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深入使用并挖掘数据价值,利用数据为居民医疗及健康服务、临床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保障,实时汇聚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少年、青年(孕产妇)、中年、老年等不同生命阶段的数据,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

(三)健康信息化服务直达全体居民,实现良好服务应用效果。

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养服务管理平台及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结合泰安健康一卡(码)通的同步实施,实现电子健康卡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一码通用。通过搭建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全市居民可以在线接受医疗和健康服务,节省就诊时间;线下,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进行实名制就诊,不必携带实体卡,安全便捷,解决了居民就医“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的堵点难点问题;通过开展健康档案查询、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妇幼管理等相关的线上惠民服务,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养老服务的融合,并通过上述服务的开展,全方位满足国家、省对泰安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的要求,助推“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的建设。

(四)疾病防控业务流程网络化,采集、分析、预警智能化

进一步提升重点传染病、慢性病、食源性疾病等监测、分析与处置的信息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泰安市早期发现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进行及时预警与处置的信息服务能力,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提供可靠的公共卫生信息支撑;实现部门内部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的需求也迅速提升,实现公共卫生资源的共享、业务串联和协同。

信息来源: 泰安市卫健委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