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卫健局以数字赋能服务 助推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
发布日期:2023-06-12 16:02 浏览次数:

岱岳区卫健局深入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以基本公卫平台为基础家医签约服务平台为辅助、“三高共管平台为提升的全方位立体化分析应用支撑平台夯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信息基础,逐步实现医疗数据集中采集、互联互通疾病信息统一研判,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让服务更高效、让诊疗更精准”。相关做法在全省基层卫生健康传播发展大会上进行推介。

一、推进“互联网+”信息化建设,便民惠民服务成效明显。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实现患者就诊流程一卡(码)办理。一是积极开展数据信息对接。优化诊疗服务流程,将医疗机构数据接入“泰安健康”微信公众平台,居民通过办理电子健康卡,实现全程导诊、线上缴费等全流程就医服务和检查检验报告、缴费信息实时手机查询服务节约了就诊时间,提高了就诊效率,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感持续提升。自应用以来,使用电子健康卡就诊占比率达到50%以上。二是全面改造升级系统性能。全面完善和升级改造基层医疗机构主要医疗信息系统(包括HIS、EMR等),系统架构、规范性和功能性方面得到了极大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医院信息系统存在的短板漏洞,为顺利接入泰安市电子健康卡暨惠民便民服务平台、实现各级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保证医疗数据采集质量、落实惠民便民举措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统一部署安装硬件设施。全面推广应用电子健康卡,实现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全部接入泰安健康平台。采用区级建设模式,统一采购部署安装服务器、安全防护等硬件设施,统一对接市级平台,基层医疗机构只需联通使用,既满足了建设要求、节省了资源资金,又实现了全区统一。四是稳步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建设了一张覆盖县、乡、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专网,统筹构建标准统一、融合开放、有机对接、分级管理、安全可靠的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以医院HIS系统为核心、以“一卡通”系统为媒介,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基本信息动态更新,逐步做到与市级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

二、加强“基本公卫”信息化建设,家医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不断升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创新打造“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家庭医生签约走进“大数据信息化时代”。一是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升级基本公卫系统平台,实现身份证自动识别、建档情况自动显示和现场建档、信息复核功能。与HIS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基本公卫系统身份证识别辅助挂号功能。依托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岱岳区家庭医生签约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同步。目前,登录公卫平台或HIS平台,可以一键跳转签约平台,打破了传统“包干”形式,居民可自主选择家庭医生,实现诊间签约、诊间随访。二是智慧医疗,便于管理。积极研发,开发了老年人体检系统,实现体检数据实时上传、自动进行质量控制功能,指标异常者可根据异常情况生成健康指导,促进生活方式改善。开发了家庭医生签约平台,实现居民签约管理、家医团队管理、签约服务记录、签约数据分析等多项功能,各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履约)率、各重点人群签约(履约)率可一键查询。开发了基本公卫系统“社区医疗”APP,全区393处村级医疗机构均配备智慧随访设备,实现随访干预提醒、随访数据同步上传功能,大大提高了随访真实性。三是简化流程,无纸办公。实行电子化签约,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后,在签约平台自动生成“家庭医生签约协议书”,医疗机构及居民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存储或者打印。基层医务人员不再填写繁杂的纸质资料,大大缩短了信息录入、查询、统计等工作时间,使家庭医生更专注于为签约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四是掌上签约,健康随行。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签约平台与“社区医疗”APP软件连通,城乡居民用手机就可查询健康信息。通过应用“互联网+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APP软件”,不仅大幅地降低基层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促进全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向精细化、规范化迈进。

三、创新“三高共管”信息化建设,医防融合服务流程全面打通。创新建立“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医防管融合慢性病管理服务新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全流程服务。一是共享基础数据。在全省先行设计开发“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管融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将2家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全部11家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其中,实现公卫信息系统与“三高共管”信息系统信息共享以公卫系统在管慢病患者基础,开通数据采集、数据管理、诊疗方案、随访教育、反馈评估“一体化”慢病管理服务,为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在“三高共管”信息系统建立基础信息库,破解了患者无法全面描述病症病程的难题。二是共享诊疗信息。以解决看病就医难问题为目的以信息化为纽带打通区域内三级医疗体系双向转诊通道。“三高共管”信息系统与HIS、LIS、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系统互联互通,做到一次数据采集,多环境吸收利用建立开放共享的影像、心电、病理和检验中心,不断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互认进一步贯通服务链,实现共建共享三是提升管理效能。研发患者评估模块,精准开展心血管10年发病风险评估,为患者提供饮食、运动、教育、监测、用药指导“五驾马车”,有针对性的提供管理方案。研发随访提醒模块,管理医师可通过模块联系患者及时接受随访检查,同时,建立患者依从性积分管理制度,患者可累积积分,兑换相应服务、健康工具,不断提升“三高”患者依从性。四是强化关口前移。设置设立医疗机构特检科,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大筛查力度,进行动态评估(如:通过下肢动脉和神经病变动态评估,强化对患者下肢动脉和神经病变的筛查与治疗),将筛查评估数据上传至“三高共管”信息系统平台,对“三高”患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利用机会性筛查,对获取数据中疑难重症患者,及时转诊至“三高中心”进行进一步治疗,好转后转诊至“三高之家、三高基地”进行日常管理,实现了慢病患者临床诊疗预防管理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了患者残疾早期发现率,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


信息来源: 泰安市卫健委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