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阳县卫健局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医改工作精神,深入学习推广“三明经验”,加快医疗资源布局,加强“三医联动”,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22年被确定为全市唯一的“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被省卫健委、市委改革办作为典型经验相继刊发。省委办公厅《今日信息》刊发宁阳县创新建立大病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机制实现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相关经验做法。《大众日报》、山东卫视早间新闻分别报道该县卫生健康工作。在2022年,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中,该县基本医疗群众满意度位列全市第二名。2023年3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全市深化医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县。
一、党政主导,做到“三个到位”,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摆在全县战略高度来抓,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宁阳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关于做好深入推广三明市经验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召开了全县深化医改工作大会,多次深入医疗卫生机构调研指导医改工作,研究解决医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医改工作格局。
二是宣传引导到位。在县电视台开辟《宁阳卫生健康之窗》,在泰山晚报设立“健康宁阳”板块,积极宣传全县医改工作进展和经验。利用今日头条和微信公众号发布图文、视频数1600余篇,阅读量累计已达到281.4万人次,成功举办全县卫生健康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向辖区群众介绍医改工作成效,形成全社会支持医改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是考核督导到位。县委、县政府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目标任务纳入对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园区)的考核指标,实行每月一调度,一季度一考核一排名。建立奖惩机制,对工作质量高、进度快的部门和单位,及时拨付医改经费,对工作进度慢的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2022年,县财政卫生健康支出预算执行率达100%。
二、部门联动,强化“三个融合”,优化运行机制
一是强化机构融合。强化医共体建设,发挥4家县级医院“龙头”作用,在技术指导、双向转诊、急诊抢救、业务培训、人才培养、后勤服务等方面与乡村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建立“通院、通科、通诊”的“三通机制”,实现患者“无缝式”连续化管理。县第二人民医院与南驿卫生院建成紧密型医共体单位,县妇幼保健院建成县妇幼健康联盟,实现全县妇幼健康服务规范化。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中,医共体牵头医院对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整体输出”,承担成员单位的核酸检测,接收重症和特殊人群的转诊救治,开展院感防控培训、演练,组织院感防控专家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和帮扶,实现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疫情防控的同质化管理,确保全县无疫情爆发流行和防控平稳转段。
二是强化人才融合。建立“县管乡用编制周转池”,盘活县域人才资源。选派6名业务院长到乡镇卫生院任职,选派56名专家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开展逐级下沉“造血式帮扶”,以“传帮带”方式,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制定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及选聘管理办法》,先后引进3名三级医院专家、73名硕士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全力打造县域医疗卫生人才高地。
三是强化“三医”融合。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强化“三医”联动改革,实施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共有60种药品采购成功,平均降价48%。自2022年8月10日起调整执行了648个医疗服务项目。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或按病种付费的医保基金占当地符合条件的住院医保基金支出的比例达99.6%。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大病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机制,大病患者报销比例平均达到65%,较改革前平均提升12%,群众就医负担大幅减轻。
三、建强阵地,突出“三项重点”,强化健康保障
一是突出项目建设。围绕完善县域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为目标,全力推进5个利长远、夯基础、调结构的建设项目。其中,投资6.6亿元的县中医院迁建项目已完成建筑主体工程,年底可交付使用;全市首个县级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健康中心建设项目,即将投入使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护理型床位改(扩)建项目建设,新增床位200张;建成县化工园区诊疗服务诊疗中心,有效填补县化工园区服务空白;县一院完成信息化数字医院改造,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
二是突出能力提升。以专科、专病、专家(三专)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采取“1+1+N”模式,加快县域薄弱服务领域建设步伐,目前,已建成县级特色专科24个,市级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13家,形成“一院一特色”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在县级医院推行“6S”管理,实现环境、设备、流程和工作程序的规范化、现代化、精益化。县第一人民医院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无痕甲状腺手术、无痕乳腺癌保乳再造术、3D打印关节置换手术等,被国家卫健委列为首批“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名单,在全省134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荣获第30名,位列泰安市第1名。同时,创建为齐鲁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全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其中9家乡镇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数量和占比均列全市首位,县域内住院量占比达到80.23%,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73.59%,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突出信息化赋能。完善全面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县域内健康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建成“三高六病系统平台”(即526个“三高之家”、12个“三高基地”和3家“三高中心”),建立了“六病”筛查-治疗-康复连续服务链条。研发“人脸识别”录入及电子签名系统,通过家庭医生签约APP和健康宁阳APP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和随访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系统数据共享。设立健康驿站,配备健康体检一体机,实现健康体检信息自动采集、上传,并结合自助检测和居家自测数据,做好居民健康信息反馈,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进一步提升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