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健全我市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梯次发展,我市制定了《泰安市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
近年来,我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实施新一轮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分别从机构建设、服务能力、人才队伍建设、规范管理等四个方面着手,解决当前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在群众看病就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大幅提升,让群众就近就便获得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增强群众健康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刚就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 |
通过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分层发展,有效提升县域整体服务水平
实现县、乡、村三级一体推进,在县级,重点提升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突出专科诊疗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在乡级,乡镇卫生院兼顾软件与硬件建设发展,在软件上,针对农村人口日渐减少的趋势,发展特色专科和特色服务,实现错位发展;在硬件上,针对群众日益增长的看病就医需求,强化更新设施设备,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在村级,随着农村地区“空心化”、常住人口“老龄化”现象的突显,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布局,建成以中心村卫生室为主体、一般村卫生室和村卫生室服务点为补充,公益特色鲜明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单体薄弱卫生室重点在基础设施、设备配备、环境改造等方面进行改造完善。计划到2026年底,我市所有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改造提升,展现我市乡村医疗服务新面貌。
目前全市已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13个,建成中医特色卫生院13个,已建成特色专科卫生院20个,建成中心村卫生室119个,建成村卫生室服务点263个,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夯实。
通过优化人员结构,提升队伍素质,解决我市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断层的问题
在人员能力提升方面,对现有在岗人员通过采取全面培训的形式,提升人员综合业务素质。肥城市在边院镇卫生院建立了全市首家以乡级医疗机构为主体举办的乡村医生实训基地,统筹抽调县域内业务骨干组建师资团队,以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在岗乡村医生分批次培训,夯实乡村医生服务网底。在乡村医生执业化转型方面,通过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吸引留住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乡村医生进行学历提升,优化现有人才队伍结构。
通过采取多种形式推进资源下沉的方式,解决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
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引导县级医疗资源下沉乡村,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满足农村居民卫生健康需求。目前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均已实质启动改革工作。继续推进城市三级医院、城市二级医院和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梯次帮扶工作机制,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科学合理的对口帮扶工作格局。
通过加强规范管理,丰富服务内涵,改善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服务环境和水平
在全市所有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6S”管理,分类制定《泰安市基层医疗机构6S管理标准(试行)》文件,将人、物、环境三大模块高效融合,实现服务模式标准化、服务行为规范化、服务流程系统化、就医环境更温馨,改善了就医环境,提高了群众就医感受度。通过改造基层就诊流程,强化诊前、诊中、诊后服务衔接,突出基层医疗机构医防融合功能定位,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理念,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同时强化基层服务信息公开、门诊延时服务、周末预防接种以及数字化治理和服务赋能等内容,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水平。
为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落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工作要求。通过压实各级政府责任、落实乡村两级建设经费,健全激励、医保等配套政策等措施,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文件链接:关于印发《泰安市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